搜索:
热门搜索:会议、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综合症、

|

国内原创研究:为期一周的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CBTI)可改善疫情中的情境性失眠 | 研究速递

发表时间:2021-01-27 16:19

日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斌教授研究团队在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 3.707)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图1),指出一周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疫情下的情境性失眠问题。该研究为全球首个关于疫情下情境性失眠的干预疗效研究。


微信图片_20210127162025.png

图1 张斌教授研究团队发表成果

(来源: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官网)


新冠疫情爆发后,疫情的未知性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困扰着人们。这种慢性持续的压力应激将导致抑郁、焦虑症状及失眠问题,尤其是居家隔离期间的社区人群。那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是否对疫情下情境性失眠的人群是否有效呢?既往未有相关研究进行证实。


在这一背景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斌教授团队针对居家隔离期的社区人群开展了一项针对情境性失眠患者的干预治疗研究,以减少疫情诱发的失眠带来的负性影响,总结形成应对新冠疫情的中国经验并进行国际推广,在全球范围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DSM-5将情境性失眠定义为失眠持续时间小于一个月。该研究通过广州市委组织部宣传册在广东省广州市社区发放招募志愿者(图2),最终纳入了194名情境性失眠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基本资料、睡前烟酒茶和咖啡使用习惯、睡眠作息时间以及焦虑、抑郁、入睡前觉醒等问题,并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一周(7天)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干预。


微信图片_20210127162102.jpg

图2 广州市委组织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宣传册


结果显示,基线时所有受试者中(N = 192)有27.3%的人在睡前有经常喝茶的习惯,12.9%的人有经常喝咖啡的习惯,6.2%的人有经常饮酒的习惯,7.2%有经常吸烟的习惯。疫情居家办公隔离期间,工作日晚上平均23:30上床睡觉,清晨平均7:18起床;周末时晚上平均23:48上床睡觉,8:30起床;每日平均睡眠时长为6.5个小时。


治疗前后,最终有142人完成两次入睡前觉醒量表测试(其中40.8%即58人完成全程7天的认知行为治疗),137人完成两次失眠严重指数量表测试(其中43.8%即60人完成全程7天的认知行为治疗),130人完成两次抑郁、焦虑症状量表测试(其中42.3%即55人完成全程7天的认知行为治疗)。


本研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索不同组别(全程参与7天干预治疗组 vs. 未能全程参与7天干预治疗组)与相同干预治疗前后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一周干预治疗后,与未能全程参与7天干预治疗的患者相比,完成全程干预治疗患者的失眠严重指数(前14.6 vs. 后8.3)以及入睡前生理觉醒值(前15.1 vs. 后12.8)缓解更明显。该结果显示,一周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情境性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以及入睡前生理觉醒症状有显著改善疗效(图3)。


微信图片_20210127162124.jpg

图3 干预前后完成全程治疗者与未完成全程治疗者的入睡前生理觉醒(A)以及失眠严重指数(B)的显著性组别*时间效应 (Zhang C, et al. 2021)


同时,失眠症状的改善与基线时的睡眠时长有关,基线睡眠时长越短,改善效果越明显(图4)。


微信图片_20210127162201.jpg

图4 失眠严重指数分值变化与基线睡眠时长呈负相关(Zhang C, et al. 2021)


作为全球首个关于短期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情境性失眠的疗效研究,本研究通过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证实了该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疫情下情境性失眠患者的失眠及入睡前生理觉醒。这些发现为疫情期间新发失眠问题的干预提供了证据。


研究者指出,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作为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案长期应用于慢性失眠并显示有较好的疗效。本次一周的治疗干预内容安排为:每天10-15分钟课程安排;第一天睡眠卫生教育,第二天睡眠限制,第三天刺激控制,第四天放松训练,第五天认知调整,第六天纠正睡眠药物错误认知,第七天总结与回顾。


由于传统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通常为面对面由心理治疗师引导的团体心理治疗的方式开展,周期为6-8周,但本次疫情下诱发的情境性失眠持续时间较短(一个月以内),研究者将传统的治疗内容进行缩减,进行了一周的干预治疗。同时考虑疫情隔离需求,所有干预治疗通过在线网络微信平台进行推送,减少面对面传播的风险以及地点、时间限制,以此提高参与者的依从性。


最后,研究者对情境性失眠的短期治疗干预提出一些改进方案。本干预手段只能减少失眠问题以及入睡前生理觉醒症状,但对抑郁、焦虑症状以及入睡前认知觉醒症状效果欠佳。建议在日后的治疗干预中,应加入针对改善抑郁、焦虑症状以及入睡前认知觉醒症状的治疗内容。



第一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10127162229.jpg

第一作者   张陈茜

博士,医师


通讯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10127162231.jpg

通讯作者   张斌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文献索引:Chenxi Zhang, Lulu Yang, Shuai Liu, Yan Xu, Huirong Zheng, Bin Zhang*. One-Week Self-Guided Internet 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s for Insomnia in Adults With Situational Insomnia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21, DOI: 10.3389/fnins.2020.622749.


文章分类: 研究会新闻

中国睡眠研究会
电话:010-65230156      邮箱:sleep.cn@vip.163.com
网址:www.zgsmyjh.org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40号B座公寓902室
ABUIABACGAAg_oPZzQUouLqcigcwcDhw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ABUIABACGAAgkqO90QUowLO1nwIwcDhw

扫描浏览手机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睡眠研究会
恒生利通 - 提供技术支持